确实,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也注意到自己和身边人对NBA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只从表象来判断,深入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或许就能揭示真相。

1、球迷主力军的崛起与老龄化

我们先来看TX体育2020年公布的《NBA中国球迷画像》的一组分析数据:

因为TX体育近几年一直是NBA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版权运营商,所以这个数据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前提是数据真实)。根据图中数据,我们直接选取峰值最高的年龄段,结合2020年公布的数据,可以知道:

2020年18岁:对应2002年出生的群体

2020年39岁:对应1981年出生的群体

也就是说,2020年的NBA中国球迷主力军集中在18岁至39岁这个年龄段,对应的是1981年至2002年出生的群体。用更典型的话来形容,NBA中国球迷主力军对应的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80后”、“90后”。

当然,这个结果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1986年,中国大陆首次录播NBA比赛,1994年,首次对NBA比赛进行现场直播。此后,双方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现在每天看篮球的合作模式。

内容取自CCTV英语官网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1981年以后,全国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彩电台数持续上升,到1994年NBA第一场赛事直播时,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彩电台数已达到86.2台,而当时,电视是观看比赛的唯一媒介。

接下来我们以NBA球迷主力军的出生年份为重点,看一下对应年份的出生人口统计:

可以看到,不考虑死亡因素,上述年份出生人口总数 ≈ 4.63 亿。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球迷,所以我们随机选取 10% 来估算——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是 NBA 球迷,这个判断应该不算夸张吧?那么结果就是 4627 万。

上述数据是想说明NBA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当时国民财富的上升和消费升级,为NBA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如果我们直接统计第一张图中数值的占比,就会发现主力占比高达79%。

那么NBA为何突然变得不受欢迎了呢?

“热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那么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吧——如果很多人知道、看到、听到、讨论这个话题,它就是“热度”;反之,它就是“不热度”。如上文所说,其中的“主力军”是“80后”、“90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即使没有任何数据支撑,我在这里说,他们是互联网时代最有发言权的群体,至少是最早愿意发声的群体。应该没人会反驳吧?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只要统计一下你身边曾经热爱NBA的好友分享NBA内容的频率变化,就可以得出结论。

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我看到它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原因很简单,不是“主力”不爱NBA了,而是因为他们长大了,生活重心变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消耗了他们原有的热情,需要面对更优先的生活问题,投入的时间更少,分享的欲望也随之降低,这是人之常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学生时代,中午下课后会跑回家看NBA比赛的第四节,有时甚至下半场。下班后,还可以吗?虽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看比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疲惫的午休时间里,依然保持高昂的热情,对吧?

也许你会说,主力老了,但还有新生代?我们用第一张图的数据来说,18岁以下,也就是2002年以后出生的人,只占7%,粉丝群体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持续快速增长,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客观史实,2000年以后,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甚至催生了后来的电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工具,缩短了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稀释了每一个普通人的时间;专业综艺节目在很多地方百花齐放。此外,每一个成熟的产品背后,都诞生了一条相关的产业链——比如吃鸡游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可以催生相关的游戏社区和周边产品——娱乐形式变得多元化。

NBA似乎和“体育”有着很强烈的联系,但对于普通球迷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形式。观看NBA比赛是一个牺牲自身时间换取情感或知识的过程。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娱乐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千禧年后出生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对他们来说可能比NBA有趣得多。

总之,NBA在中国的热度,是靠着80、90后球迷的主力军支撑起来的,随着他们对NBA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加上NBA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新球迷,NBA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

2. NBA在华营销遭遇重创

如果你同意前一点,那么你就应该同意NBA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加大在中国的宣传力度,吸引新的球迷,而不是继续消耗老球迷。不幸的是,莫雷事件给NBA在中国的营销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即便姚明退役后,休斯顿火箭队依然是大多数中国球迷最喜爱的球队。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火箭队在各大论坛的粉丝数量和其他球队的粉丝数量得出这个结论。但谁也没有想到,一条不合时宜的推文,竟出自这支被认为与中国球迷关系最深厚的球队的时任总经理之口。

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莫雷事件对NBA在中国的影响有多大。真正的球迷认为比赛就是比赛,场外的评论并不影响我对篮球的热爱。然而莫雷事件直接导致中国大陆所有平台NBA比赛全部停播,央视甚至停播近三年。

是的,我们仍然可以观看现场直播和比赛精彩片段,我们仍然可以查看 NBA 新闻,但不可否认的是,视频直播能够产生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当球迷们不得不暂时抑制住自己想看比赛的欲望时,他们似乎发现,没有比赛可看,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对于球迷来说,一场比赛原本要看2个小时,或者我们宽容一点,只看一半,也得看一个小时。这时候,你在直播和哔哩哔哩、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各类游戏等之间只有一个选择,你会选择什么?当然,真正的球迷会说会选择看直播,但你不能要求每个球迷都和你一样热爱NBA。

其实在此之前,NBA已经在中国大陆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营销,基本上每个赛季都会在中国不同城市举办季前赛;顶级球星每年都会进行中国行;热门球队在农历新年期间会穿上带有中国元素的球衣;jr.nba项目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在TX体育取得版权运营后,中国球迷有机会投票选出球队的官方中文名;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线上线下销售NBA官方产品的授权店铺。

NBA也知道,自己吸引新生代球迷的力度正在逐渐减弱,否则也不会邀请吴某凡参加全明星赛,也不会邀请蔡某坤做形象大使。NBA知道自己当时拥有顶级流量,拥有数千万年轻球迷,这些都是大胆的营销尝试,但并没有奏效。

但一旦事情上升到对抗民族情绪的层面,尤其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群体,打击还是相当沉重的。即便日后能恢复,双方也难免要经历一个缓慢的重建信任的过程。其实联盟如果想在中国球迷心中保住自己的形象,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无非就是领头人出来道歉,但肖华委员选择了不想得罪双方的含糊表述,显然并没有真正说服中国球迷。

PS:其实这背后的动机并不难理解。NBA诞生于美国,中国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场。萧华不想失去在中国球迷心中的信誉,但也不想被美国球迷视为叛徒。萧华的任何言论都影响重大,背后牵涉巨大的商业利益。

毫无疑问,莫雷事件是NBA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关危机(其实在莫雷之后,另一位效力于雷霆、开拓者、凯尔特人等队的中锋也曾发表过不当言论,不过他被各大媒体悄悄抹去,似乎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过去的伤口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合,如果NBA想和中国球迷和好,或许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和好的创意。

3. 粉丝入会门槛提高

老实说,我不确定这是否真的很重要。

上文提到,NBA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形式,经过版权运营之后,看球赛甚至成为一种消费行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通过电视收看NBA,但作为主力军之一,我发现身边有不少人用手机看球赛,这也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为此付费。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可能误以为看足球不需要付费。其实电视套餐也是需要付费的,不过这部分费用当时由我父母承担。经过版权运营后,我们看直播要付一大笔钱。我一直想吐槽这一点。TX体育最初给球迷提供的最便宜的套餐,每个赛季需要近700元。别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就连英超、西甲甚至足球通行证都比这个便宜。

所以大部分的“主力”,主观上都经历了【免费看球→付费看球】的过程,但因为大部分人都已经工作了,还是愿意为自己的热爱付费的。但这个收费对于新球迷来说合理吗?如果一个从来没看过NBA的菜鸟,想尝试了解这个比赛,发现要花几十块钱或者忍受一分钟以上的广告才能看完,他会愿意付出这个金钱和时间成本吗?

当然,NBA 也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可以免费观看大量精彩集锦;甚至有某体育社区会把视频转成 GIF 呈现给用户(我一直很好奇,这样的处理和呈现会不会侵犯版权?)。所以只要你想找,还是能找到免费了解 NBA 的方法的。

所以入迷的门槛是否真的提高了,或许还要听听真实的声音才能下结论。

4. 缺乏中国球员

姚明的出现,将NBA在中国的热度推向了高潮;姚明入选名人堂,肯定是因为他的商业价值。姚明进入NBA之后,很多事情似乎都水到渠成了,就像几乎所有的加拿大球迷都支持多伦多猛龙队一样。

姚明退役后,联盟还有林书豪这个美籍华人,可以成为中国球迷感情的源泉(我不是要否定易建联和周琦,但他们离开得太快了)。虽然很多聪明人喜欢强调他是美国人,但不可否认媒体很懂得调动民族情绪,很多球迷中了这一招。

球迷们真的希望时隔这么久,能有一位让他们感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球员登上NBA的舞台,否则未入选的曾凡博也不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中国球迷需要一种纽带来维系感情,应该说全世界的球迷都一样——即便是卡斯比这样的球员,也能被祖国以色列奉为神明。

不过,大部分球迷还是比较理性的,想要进入NBA并留在NBA,必须依靠实力,不会单纯因为血缘关系就盲目推崇NBA。但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NBA对球迷的吸引力就越小。这是肯定的,毕竟我们不在大洋彼岸,不能亲自去球场,不能在街头与球员见面,缺乏足够浓厚的体育氛围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力,如果不能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很难持续下去。

总结:

?主力? 受制于NBA关注度的下降、新生代球迷的缺乏、营销受挫、球迷门槛较高、中国球员的匮乏等因素,NBA在中国的热度已大不如前。

我不认同部分答主认为现在的比赛质量下滑、缺少巨星的观点,甚至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在这篇答案发表的2022/23赛季,我们几天前才见证了勒布朗成为历史得分王的壮举。

而且,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场的压哨球,看到场均三双的奇迹,有的球员还能单场砍下70分,巨星云集的时代中小城市球队还能夺冠,各种曾经被认为不可企及的纪录被打破,这些都不能说明篮球这项运动在退步。

NBA还是NBA,但NBA球迷或许不再是当年那群热情的球迷了。

赛事介绍 2024-05-26 09:10:19 次播放

nba全明星林书豪 2020年NBA球迷主力军的崛起和“老去”